健康养生网
性爱 | 减肥 | 瑜伽 | 美容 | 心理
健身 | 整形 | 饮食 | 测评 | 增肥
查找疾病 | 查找症状 | 生活急救
查找医院 | 查找药品 | 健康体检
健康资讯 | 健康文摘
行业动态 | 世间男女

家园圈子
论坛问答
儿科 妇科 男科 糖尿病 不孕不育 肝病科 胃病科 心脑血管 肿瘤科 肾病科 皮肤科 乳腺癌 颈椎 高血压 过敏
  今日天气:
搜索:
   首页 >> 儿科 >> 儿科新闻 >> 正文
治疗宝宝感冒的误区
作者: 时间: 2011-02-05 22:09 来源: 点击:
孩子健康是所有父母的心愿,然而,感冒发烧等小病却总是不期而至。于是,父母们开始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孩子治疗。这些经验有的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有的是来自过时的科学理论,有的则仅仅是常识。然而,这些经验却未必是正确的,下面给大家指出7个典型的误区
 

  孩子健康是所有父母的心愿,然而,感冒发烧等小病却总是不期而至。于是,父母们开始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孩子治疗。这些经验有的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有的是来自过时的科学理论,有的则仅仅是常识。然而,这些经验却未必是正确的,下面给大家指出7个典型的误区。

  误区一:伤风时宜吃,发烧时宜饿

  这句谚语在西方流传已久,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营养学家指出,无论大人小孩,无论是发烧还是感冒,或是两者兼有,病人都需要摄入营养,才能令病情好转。孩子如果厌食,可以吃点鸡汤面、果汁甚至是冰淇淋。

  误区二:流绿鼻涕意味着病更重了

  孩子伤风时一般流清鼻涕,但也可能流绿鼻涕或黄鼻涕,这些均属正常现象。只有当鼻涕变色,并伴随持续高烧、食欲降低、咳嗽或是严重鼻塞等症状时,才意味着可能是存在细菌感染。此外,如果孩子经常流黄、绿色的鼻涕,可能是存在其他原因,如扁桃体肿大等,应该去看医生。

  误区三:感冒在出现症状前传染性最强

  一般来说,感冒在症状最严重时才最容易传染。因为感冒病毒是通过咳嗽、打喷嚏、或是手部接触传染的。而且,只要病毒存在,传染的危险就一直存在。

  误区四:低烧可以不治疗

  发烧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杀死温度敏感型病毒。然而,这并不是说孩子发低烧就不用治疗了。

  如果孩子发烧度数不高,但感觉烦躁、嗜睡或是痛苦,就应当服用适量退烧药或消炎药。如果孩子情绪高涨并且充满活力,只要多加照看,保证他身体不缺水就可以了。应当注意的是,6个月内的婴儿只要发烧就应当立即看医生。

  误区五:腹泻时就要吃对治疗有用的食品

  香蕉、米饭、面包夹苹果酱是治疗腹泻的标准方法。然而,孩子生病时不一定喜欢吃这些。在避免辛辣、油腻和果汁的情况下,给孩子吃他们想吃的,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误区六:父母感冒时亲吻孩子会传播感冒病毒

  打喷嚏或咳嗽会传播气管里的感冒病毒,但口水中含有的病毒非常少,通过亲吻传染的风险是很小的。父母最应该注意的是要经常洗手。

  误区七:感冒能导致耳部感染

  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而90%的耳部感染则是由细菌引起的,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感冒直接导致耳部感染。而是感冒引起黏液和流体聚集在耳管,造成细菌增生,才是导致耳部感染的原因。

我要说两句 ]  





  相关内容
早产儿奶粉要加脂肪酸
三翻六坐七滚八爬理论依据
婴幼儿奶粉千万别"混搭"
新生儿哭闹时可求助襁褓
写给妈妈们的应急营养提案
为宝宝接种疫苗需注意哪些
慎食添加蛋白质的儿童食品
婴儿长到一岁半必须丢掉尿不
家长给宝宝吹凉食物也有危害
专家关于婴儿体能锻炼阐述
---------------------------------- ------------
用户名: 密 码: 匿名发布
 
热门文章  
·“家庭冷暴力”伤害了孩子
·多动症在我国的研究
·婴儿长到一岁半必须丢掉尿不湿
·儿童忧郁怎样解救?
·为了宝宝,要慎选驱蚊用品
·生男还是生女?与母亲的饮食有关
·幼儿营养不良表现的膳食
·孩子“磨蹭”成性 心理引导
·写给妈妈们的应急营养提案
·儿童学校恐怖症需耐心治疗
·孩子不爱吃可能厌食症作怪
·儿童手淫家长须积极寻因
 
点击排行  
·早产儿奶粉要加脂肪酸
·三翻六坐七滚八爬理论依据
·婴幼儿奶粉千万别"混搭"
·新生儿哭闹时可求助襁褓
·写给妈妈们的应急营养提案
·为宝宝接种疫苗需注意哪些
·慎食添加蛋白质的儿童食品
·婴儿长到一岁半必须丢掉尿不湿
·家长给宝宝吹凉食物也有危害?
·专家关于婴儿体能锻炼阐述
·给孩子挑纸尿裤的四个原则
·北京部分医院谢绝产妇自带奶粉被
年轻白领患上
年轻白领患上
父母对打孩子
父母对打孩子
六岁幼童患上
六岁幼童患上
养宠物小心宠
养宠物小心宠
女性回家并非
女性回家并非
四分之一大学
四分之一大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2-2011 健康养生网 版权所有
吉ICP备09009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