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网
性爱 | 减肥 | 瑜伽 | 美容 | 心理
健身 | 整形 | 饮食 | 测评 | 增肥
查找疾病 | 查找症状 | 生活急救
查找医院 | 查找药品 | 健康体检
健康资讯 | 健康文摘
行业动态 | 世间男女

家园圈子
论坛问答
儿科 妇科 男科 糖尿病 不孕不育 肝病科 胃病科 心脑血管 肿瘤科 肾病科 皮肤科 乳腺癌 颈椎 高血压 过敏
  今日天气:
搜索:
   首页 >> 健康文摘 >> 正文
喝酸奶的六大误区
作者: 时间: 2011-02-05 22:09 来源: 点击:
酸奶越来越风靡,尤其受到女性消费者的热爱,饿了能随时补充能量,还能补钙、调理肠胃,诸多好处被人津津乐道。但香港《大公报》近期公布了人们喝酸奶的六大误区,《生命时报》记者随即采访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营养部主任营养师孙孟里,请她进行了解读。 错误
 

   

    酸奶越来越风靡,尤其受到女性消费者的热爱,饿了能随时补充能量,还能补钙、调理肠胃,诸多好处被人津津乐道。但香港《大公报》近期公布了人们喝酸奶的六大误区,《生命时报》记者随即采访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营养部主任营养师孙孟里,请她进行了解读。

  错误一:喝酸奶饮料效果一样。酸奶是由优质的牛奶经过乳酸菌发酵而成的,本质上属于牛奶的范畴;而酸奶饮料,只是饮料的一种,不再是牛奶。二者的营养成分含量差别很大,酸奶饮料的营养只有酸奶的1/3左右。 孙孟里建议,酸奶饮料可以作为消遣解渴的饮品,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绝不能代替牛奶和酸奶。

  错误二:喝酸奶多多益善。酸奶,不是想喝多少就喝多少,要注意适可而止,否则很容易导致胃酸过多,影响胃黏膜及消化酶的分泌,降低食欲。尤其是平时就胃酸过多、常常觉得脾胃虚寒、腹胀者,更不宜多饮。孙孟里介绍,对于健康的人来说,每天250克左右是比较合适的。

  错误三:酸奶比牛奶更营养。很多人都认为牛奶经过发酵变成酸奶后会更有营养,事实上从营养价值来说,两者差异不是很大。不过,酸奶与牛奶相比,更易于消化和吸收,它的营养素利用率也相对较高。孙孟里解释,相对于牛奶来说,酸奶只是更适合“乳糖不耐受”的人群。

  错误四:酸奶可随意搭配。酸奶和很多食物搭配起来都很不错,特别是早餐配着面包、点心,有干有稀,口感好还营养丰富。但最好不要和香肠、腊肉等高油脂的加工肉品一起食用。因为此类加工食品致癌物比较多,和酸奶同时吃还会增加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孙孟里提示,酸奶更适合与淀粉类的食物搭配食用,比如米饭、面条、包子、馒头、面包等。

  错误五:多喝酸奶能减肥。酸奶含有大量活性乳酸菌,能够有效调节体内菌群平衡,促进胃肠蠕动,从而缓解便秘,但其热量要比牛奶高些,如果在原有膳食基础上额外多吃,同样会引起体重增加。想要喝酸奶减肥的女士,可选择脱脂酸奶,虽然味道不如全脂酸奶浓厚,但热量低。

  误区六:喝酸奶老少皆宜。酸奶虽好,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腹泻或其他肠道疾病患者喝酸奶要谨慎;此外,糖尿病人、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胆囊炎和胰腺炎患者,最好别喝含糖的全脂酸奶,否则易加重病情。

我要说两句 ]  





  相关内容
缺乏维生素D易导致妇女患肥
两种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易感
吸烟会加速衰老 让人看上去
武大发现SARS冠状病毒致命点
老年人控制血压可降低老年痴
经常献血者心脏病的病死率低
和家人 朋友“扎堆儿”戒烟
孕妇妊娠期吸入尾气会增加婴
科学家发现与高血压发病有关
少年吸烟很大程度上是受成人
---------------------------------- ------------
用户名: 密 码: 匿名发布
 
热门文章  
·专家评出最差五种减肥方法
·200根头发能测出亚健康
·六成人怀疑网恋真实性和可信度
·六类最佳食物优先吃
·常饮玫瑰花茶有益女性健康
·糖脂宁致死事件已拘捕4人
·如何认识和面对癌痛
·美国新法案扩大儿童医保范围 造
·新检测可实时鉴定罹患宫颈癌的高
·切勿乱“排毒”排空钱包又伤身
·春天里别让郁闷伤了你的肝
·人大代表:遏制药品流通环节加价
 
点击排行  
·缺乏维生素D易导致妇女患肥胖症
·两种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
·吸烟会加速衰老 让人看上去老十
·武大发现SARS冠状病毒致命点
·老年人控制血压可降低老年痴呆发
·经常献血者心脏病的病死率低
·和家人 朋友“扎堆儿”戒烟更易
·孕妇妊娠期吸入尾气会增加婴幼儿
·科学家发现与高血压发病有关联的
·少年吸烟很大程度上是受成人“连
·科学家正在培育可产“人奶”的转
·孤独可改变内分泌
年轻白领患上
年轻白领患上
父母对打孩子
父母对打孩子
六岁幼童患上
六岁幼童患上
养宠物小心宠
养宠物小心宠
女性回家并非
女性回家并非
四分之一大学
四分之一大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2-2011 健康养生网 版权所有
吉ICP备09009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