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网
性爱 | 减肥 | 瑜伽 | 美容 | 心理
健身 | 整形 | 饮食 | 测评 | 增肥
查找疾病 | 查找症状 | 生活急救
查找医院 | 查找药品 | 健康体检
健康资讯 | 健康文摘
行业动态 | 世间男女

家园圈子
论坛问答
儿科 妇科 男科 糖尿病 不孕不育 肝病科 胃病科 心脑血管 肿瘤科 肾病科 皮肤科 乳腺癌 颈椎 高血压 过敏
  今日天气:
搜索:
   首页 >> 查找药品 >> 妇科用药 >> 正文
妇科炎症用药须遵医嘱
作者: 时间: 2011-02-05 22:09 来源: 点击:
刘女士患霉菌性 阴道炎 半年多,怕治疗不彻底,大量用药,外洗、外用、口服,但效果都不是很好。刘女士想咨询一下,现在有没有新的特效药,或者物理疗法,能彻底治好该病,不再复发。 首先明确,治疗该病没有特效药或疗法。 霉菌性阴道炎是由于白色念珠菌感
         刘女士患霉菌性阴道炎半年多,怕治疗不彻底,大量用药,外洗、外用、口服,但效果都不是很好。刘女士想咨询一下,现在有没有新的特效药,或者物理疗法,能彻底治好该病,不再复发。

  首先明确,治疗该病没有特效药或疗法。

  霉菌性阴道炎是由于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外阴阴道炎症。除局部感染外,也可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引起发病,患有糖尿病甚至艾滋病的妇女更增加了发病机会。10%的健康妇女阴道中寄生有念珠菌,70%妇女都曾患过念珠菌性阴道炎。非妊娠妇女发病率为17。6%,妊娠妇女发病高达30。2%。

  明确诊断后,治疗时分为外阴阴道局部用药和全身治疗两种方法。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5%苏打水坐浴,外阴部可涂克霉唑软膏,阴道用克霉唑栓、制霉菌素栓剂等,疗程7~10天。当霉菌性阴道炎反复发作,可同时使用全身治疗药物,如氟康唑等。患者如系妊娠期妇女,应进行局部治疗(早孕时不用)。

  长期滥用药反致病

  大量用药,长期滥用药物,以及抗生素使用不当、滥用广谱抗生素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因为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抑制了人体内部部分有益菌群,而未被抑制的和外来耐药菌就会乘机大量繁殖,如女性生殖道感染白色念珠菌发病。就像刘女士那样,患霉菌性阴道炎半年多,怕治疗不彻底,大量用药,如外洗、外用、口服,一个月几乎不断用药,造成药物滥用,耐药菌株出现,并常常导致合并其他细菌感染,最终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无效。

  自诊自治多误治

  出现外阴瘙痒白带异常的症状后,有些女性朋友害怕上医院或者因为到医院检查费时费力,于是自己到药店买抗霉菌的药物使用,这样做对不对呢?答案是否定的。美国一项调查表明,在95位自行购买并应用治疗霉菌性阴道炎药物的女性中,只有32位被确诊,其他病例均误诊:包括细菌性阴道炎18位,混合性阴道炎19位,其他疾病10位,滴虫性阴道炎两位,其余13人正常。所以,仅仅根据病人自己的经验判断可能导致误诊,并造成药物误用,还是上医院检查,明确诊断后用药治疗,才是正确选择。

  慎用或不用洗剂

  预防患霉菌性阴道炎,应消除有关诱因,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雌激素,及时治疗糖尿病。避免滥用抗生素,用清水清洗外阴,慎用或不用消毒洗剂、药物洗剂等等,勤换洗内裤也很重要。

  少数女性使用避孕药后易反复发生霉菌性阴道炎,可改用其他的避孕方式,如安全套避孕。

我要说两句 ]  





  相关内容
孕妇用药莫入四大误区
米非司酮五大不良反应
两类药物可致女性多毛
不能与避孕药为伍的药
用高锰酸钾洁阴要慎重
促排药致女性祸得八胎
乌鸡白凤丸并非妇科良药
雌激素让女人焕发青春
催产素竟用于人流后出血
中成药唱主角的4个误会
---------------------------------- ------------
用户名: 密 码: 匿名发布
 
热门文章  
·药流危害 你不能不知!
·三招解决不吃感冒药治疗感冒
·妇科阴道炎合理用药指南
·催产素竟用于人流后出血
·一起分享几味妇科病良药
·盆腔炎 金鸡胶囊帮你解决
·春天孕妇用药的注意事项
·乳房下垂补雌激素管用吗
·阿胶调经补血显功效
·孕妇千万不要乱吃药
·妊娠女性的外用药也要慎用
·妇科炎症用药须遵医嘱
 
点击排行  
·孕妇用药莫入四大误区
·米非司酮五大不良反应
·两类药物可致女性多毛
·不能与避孕药为伍的药
·用高锰酸钾洁阴要慎重
·促排药致女性祸得八胎
·乌鸡白凤丸并非妇科良药
·雌激素让女人焕发青春
·催产素竟用于人流后出血
·中成药唱主角的4个误会
·孕激素可治子宫内膜癌
·乌鸡白凤丸 服用有讲究
年轻白领患上
年轻白领患上
父母对打孩子
父母对打孩子
六岁幼童患上
六岁幼童患上
养宠物小心宠
养宠物小心宠
女性回家并非
女性回家并非
四分之一大学
四分之一大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2-2011 健康养生网 版权所有
吉ICP备09009174号